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六十三章 千万不能许婚

作者:黄昏前面 字数:6746 更新:2024-05-06 10:34:55

第六十三章千万不能许婚

王易还有一些提议被李世民采纳,但暂时没有实施,包括军队组成可以分京军与地方军,还有水师之分的提议;及大范围开展军事屯田的建议。

王易的提议中,建议军队分京军、地方军和水师,京军为全国军队之精锐,平时宿卫京师,战时为征战的主力,训练最正规,装备也是最好,各级主官都由经过系统培训,并上过战场的人员组成;地方军包括各道所辖之卫军、都督府边兵,这些地方军除应备战事外,还负有维持当地治安的使命;水师则负责渡海作战的事宜。目前大唐水师组成虽然有一定的规模,但无论在人员编制还是战船配备上,都比王易所期待的差上很多,他期待有一支强大的大唐海军舰队出现在历史中。

各卫军可施行军事屯田,屯田所得可供军用,特别是边军,以备军卫在所驻之地能长期驻屯,稳固我新占之地的治理,这点是王易最为上心的。后世那生产建设兵团的模式,是对西北那最大的省份进行有效治理的极佳模式,在原东突厥属地,及青海之地试行下来,效果非常不错。

这些提议李世民虽然很是赞赏,也认可并采纳了王易的提议,只是李世民告诉王易,要做这些事,需慢慢来,按部就班,待募兵制开始实施一段时间后,才慢慢地展开。军事屯田这项提议,因为在新占之地上已经实施,李世民的计划,以后新占之地上依然采纳此道,但其他内地物资可以方便供给的地方,军队还是不采取军事屯田的方式。

当然王易提出军事屯田的初衷即是如此,只提议后方物资供应不及的地方实行,可以非常方便供给的军队驻所,还是由朝廷通过各级州县进行供应。

由王易提议,苏定方主领的建立一支特别作战部队的建军方案,李世民是最先批准的,在王易忙着军备改革的事项时候,由苏定方当主将的、差不多与后世特种部队类似的新型军队,已经在筹建之中,正在选拔人员。所有军士都从驻扎在长安城内外的各卫军中选拔,选拔条件非常严格。

初步选拔的人员将定在五百人,这五百人训练出来后,看他们的训练成果再决定后续的规模。

许多方案正在或者即将实施中。王易知道,要实施这些军事改制方案,需要雄厚的财力、物力作基础,才能保证一切都能顺利实施,而初现盛世情景的大唐,已经基本能承受这些了。

贞观七年,天下遭灾,许多地方粮食歉收,但全国粮食总产量还是维护在较高水平,各地官仓内粮食储存量挺多,赋税收入也不差,因为各级官府救灾及时,百姓并没有出现逃荒现象,也没什么乱事起来。贞观八年,没有大灾,天下粮食再获大丰收,许多州县再次为无处堆积粮食而发愁,各地的粮价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天下间出现这样的景象,在朝议军备改制时候,李世民说的有底气,朝中反对的官员也不多,最终得以实行。

与大唐盛世情景反差很大的是,周边的诸夷部落却因这些年的天灾,还有战事而遭到重创,许多部落在草原上无法立足,不得不依附大唐而维持生存,每年来归附的胡夷部落都不在少数。

八月,曾经在西北一带呼风唤雨多年的突厥拓设阿史那社尔举部来降。

阿史那社尔为突厥处罗可汗次子,在贞观初时候,与颉利可汗的儿子欲谷设分别统领铁勒、回纥、同罗等突厥别部,贞观三年,因与反叛颉利可汗的薛延陀部作战失败,阿史那社尔率众西走,依附可汗浮图城发展势力,以图自立。

贞观四年李靖率军灭掉东突厥,漠北大乱,此时西突厥汗国内部也是混战不休,咄陆可汗兄弟相争汗位,阿史那社尔乘机引兵攻打西突厥,攻占西突厥近一半国土,自称都布可汗。

在自封可汗后,阿史那社尔手下有十余万人,势力非常强大,因其向大唐示好,李世民派出使者封其可汗位,强大后的阿史那社尔仍不忘薛延陀反叛之事,不顾手下劝阻,亲率五万余骑攻薛延陀于碛北,交战百余日,不分胜负。时西突厥咥利失可汗立,派人离间阿史那社尔手下,阿史那社尔的部下苦于长战不休,多名重要人物被策反,率手下逃回西突厥,得知此消息的薛延陀可汗夷男纵兵攻击,阿史那社尔大败而逃,退走至高昌,手下仅剩万余人。

兵败后的阿史那社尔心灰意冷,畏西突厥逼迫,不敢在高昌久居,率残部向大唐请降。

李世民听从朝臣建议,特别是王易的建议,接纳了阿史那社尔的归降,将其残部安置于灵州一带,并令阿史那社尔到京任职,授其为左骁卫大将军,还将皇妹南阳公主许其为妻。

危难之际遇到这般待遇的阿史那社尔感激涕零,在李世民面前长跪不起,表示愿意一直效忠于大唐皇帝,一辈子任大唐皇帝驱驰。

阿史那社尔的请降具有连动效应,在其归降后,有不少在西北一带无力生存或者原本依附其他较强势力的部落,纷纷向我大唐请降,及至贞观九年下半年,前来归附的突厥部落计有二十余万人,这些归降的部落族人都被拆分安置,他们的头人俱进京任职。

除许多大小部落来归附外,还有很多的西域部落或者小国派使来长安朝贡,希望得到大唐皇帝的册封,连位于伊列河一带的处月、处密等西突厥别部皆遣使进贡。

李世民趁机派出使者,前往西域,将大唐皇帝的天恩宣示给西域诸国,还有西突厥各部落,授以他们大唐的官职和爵位,并调停各部落间的争斗。

大唐在西域一带的影响力日增,这让与大唐接壤的吐蕃惶惶不安。

贞观九年底,吐蕃赞普弃宗弄赞派出了以大论禄东赞为使者的使团来到长安,向大唐皇帝请婚,请求将公主赐嫁于吐蕃赞普弃宗弄赞,弃宗弄赞在亲笔信上还说,若大唐皇帝许婚,吐蕃愿世世代代唯大唐为尊,以臣自居,岁岁进贡。

在禄东赞当殿表示此请求后,李世民立即问询于朝臣,是否许婚。

出乎所有人的意外,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意见的是当朝驸马,皇帝面前的红人王易。

正在为遇到这千载难逢机会,并捞到第一个当殿发表意见而兴奋不已的王易,在得李世民应允后,马上就用他那高亢的语调,大声地表达了他的反对意见。

“陛下,臣以为,万不可许婚!”在殿中诸臣惊异的目光中,王易昂首挺胸,娓娓而道:“吐蕃刚刚崛起,内部叛乱平息不久,对周围部落的征服也是刚开始,无论是周围的羊同、羌、苏毗、多弥等部落或者小国都不愿意听服于吐蕃,与吐蕃对抗的。如今诸胡来附,吐蕃人认识到我大唐的强盛,他们正是寄希望与我大唐的联姻,提高其在周围部落和小国中的威望!因此,陛下万不可许婚!”

“陛下,臣反对!”王易话刚说完,魏征马上站了出来,驳斥王易的说法,“陛下,臣觉得应该应允吐蕃人的请婚,吐蕃使者刚刚表称,若我大唐许婚,吐蕃愿称臣纳贡,世世代代以大唐为尊,以一个女子的下嫁,换取一个国家的称臣纳贡,这是非常值得做的事,我大唐连岁起兵戈,这是有违天道人和之事,若能不动兵戈,就获取吐蕃的称臣纳贡,何乐而不为…”

“陛下,臣不认同魏侍中所说的!”王易继续强势地辩驳,“弃宗弄赞雄才大略,刚刚即位几年就平定了内乱,并向外扩张,若听之任之,终有一天强大的吐蕃会危及我大唐。去岁我大唐出征吐谷浑的时候,就曾遭遇到吐蕃军队,他们觊觎青海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吐蕃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大,是不可小视的力量,我们应该趁其还未强大之时,将其力量削弱,而不应助长他们的力量。吐蕃请婚的主要目的就是想攀附我大唐上国,提高在其他部落中的威望,以达到其威吓其他部落,让其他部落臣服的目的,我们不应让他们这目的实现…”

王易吞了口唾沫,在魏征没来得及辩解之时继续大吼“吐蕃人目的不仅如此,他们还想在请婚的同时,获取我朝先进的耕种水平和制造水平,提高他们的国力。如今的吐蕃只以牧业为主,没有什么种植业、制造业,若陛下许婚,他们必定能很方便地获取这些技术,那样他们的国力将会突飞猛进地发展,以吐蕃人强悍的征战能力,到时一定会成为我大唐最大的边患,因此,我们万不能让这样的事发生。吐蕃人的称臣纳贡只是个幌子,目的就是迷惑我大唐的君臣,到时他们强大了,定然不会遵从当初的承诺,犯我大唐边关的!”

说到这里,王易心内有愤怒起来,不顾一切地大吼,“陛下,国家的强盛,边关的安宁是靠将士们用血肉之躯战出来的,外敌的入侵也是靠将士们的奋勇作战击退的,而不是靠送女人的下嫁和亲来换取的!我大唐有千千万万善战的将士,若陛下要用女人的身体来换取边关的安宁、胡人的称臣内附,那千千万万的将士一定会蒙羞,臣等这些军中的武将,再也没有面目面对我大唐的任何一位女子!因此,臣请陛下拒绝吐蕃使臣请婚的要求…”

第六十三章千万不能许婚

第六十三章千万不能许婚,到网址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63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