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刺耳的电话铃声打破了会议的节奏。李明看了眼手机,脸色瞬间凝重:“秦局,东川市东川区北州小区发生命案!”秦川猛地合上文件夹,眼神锐利如鹰:“散会!李明,你跟我带队去现场,其他人待命!”话音刚落,他已大步流星地朝门外走去,黑色风衣在身后猎猎作响。
警笛声撕裂城市上空,五辆警车组成的车队风驰电掣地驶向案发地。秦川坐在指挥车里,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一言不发,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车窗外的街景飞速倒退,阳光透过车窗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
北州小区是一处建成二十余年的老小区,斑驳的墙面爬满了爬山虎。警戒线内,居民们围在楼下议论纷纷,不安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秦川刚下车,一股浓烈的血腥味便扑面而来。他戴上乳胶手套和口罩,与李明快步穿过警戒线,直奔案发的单元楼。
案发现场在302室。防盗门虚掩着,宣传勘察刑警正在门口提取指纹。“秦局现场保护得还算完整,死者是女性,目测25到30岁,初步判断死亡时间在两到三小时前。”小张汇报时,声音微微发颤。
秦川推开门,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客厅地板上,一名女子全身赤裸地躺在血泊中,脖颈处的伤口深可见骨,鲜血浸透了身下的地毯,顺着地板缝隙不断渗出。女子双目圆睁,脸上凝固着惊恐的表情,周围散落着撕碎的衣物和生活用品,显然经历过激烈的挣扎。
“颈动脉完全断裂,这是致命伤。”法医张琳蹲在尸体旁,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探查伤口,“凶器应该是锋利的刀具,一刀毙命,手法相当狠辣。”他指着女子右手的指甲:“指缝里提取到皮肤组织,应该是与凶手搏斗时留下的,已经送去做DNA检测。”
秦川弯腰查看地面,血迹从客厅延伸到卧室,形成不规则的拖曳痕迹。“先排查死者身份,调取小区监控,查近三天所有进出人员。”他的目光扫过墙上的婚纱照,照片里笑容灿烂的女子与地上的惨状形成强烈反差,“另外,重点询问邻居,看是否听到异常声响或看到可疑人员。”
李明点头,立即安排警员展开工作。
首先是现场勘察。
对于现场观察,秦川也是很熟悉的,系统也有过相关方面的技能,所以安排完相关的部署工作之后,秦川并没有直接离开,而是参与到了现场勘查里面看到局长都在一线工作,其他人更是卯足了劲。
当然实际上也不会真的有哪个公安局局长像秦川这样深入到一线现场,甚至还参与现场的一些具体工作,主要是秦川比较年轻,另外还是真有这方面的工作能力。
并不是说所有的局长都对现场勘查一线的细节操作规程都非常熟悉的,这需要非常专业的基础知识,非常专业的技术技能,有些设备都是近几年才研发出来的,有的局长甚至都见都没见过,更别提怎么使用了,所以像秦川这样能够深入到一线现场工作,甚至指挥其他人,并且依然按照步骤程序规章执行操作的执行现场勘查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当然因为当了公安局局长之后,秦川现在到一线现场直接参与办案的时候确实并不多了,但是只要有机会,秦川还是会前往现场。
秦川蹲下身子,用镊子小心夹起床单边缘半枚带血的指纹,对着现场勘查灯的冷白光仔细端详。技术员小王立刻举着比例尺凑过来,随着“咔嚓”一声,高清相机将这枚可能成为关键证据的指纹完整记录。“用502胶熏显法处理全屋,”秦川头也不抬地下达指令,“重点是门窗、凶器可能接触区域。”
勘查组迅速行动起来。两名警员戴上护目镜,手持502胶熏显器,将整个房间封闭。随着加热装置启动,无色透明的502胶水受热挥发,与指纹残留的氨基酸、葡萄糖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墙面、家具表面逐渐显现出白色指纹纹路。技术员小李举着单反相机,采用小光圈、长曝光的拍摄手法,确保每个指纹细节都能清晰定格。
“秦局,主卧窗台发现新鲜擦痕!”技术员老周的声音从卧室传来。秦川快步走去,只见窗台外侧一道约30厘米长的划痕,边缘还挂着几根深蓝色纤维。“提取纤维样本,比对全市纺织厂材料数据库。”秦川用放大镜观察划痕深度,“痕迹呈斜向分布,凶手很可能是从这里翻窗进入。”他伸手测量窗台宽度,转头对助手说:“记录数据,结合鞋印分析凶手体型。”
在客厅,足迹专家老赵正跪在地上,用静电吸附膜提取灰尘足迹。“这里有两组鞋印,”他指着地面解释,“一组42码运动鞋印,与死者鞋柜里的款式一致;另一组44码皮鞋印,花纹呈菱形网格状,前掌压力分布明显,说明此人走路习惯前倾。”他将吸附膜小心揭起,放入透明物证袋:“这种鞋印特征,大概率是某品牌商务皮鞋,市场流通量较少,排查起来相对容易。”
法医团队这边,老周正在进行尸表检验。他戴上护目镜,手持多波段光源照射尸体:“颈部创口呈‘V’字形,创缘整齐,创角一钝一锐,符合单刃锐器由右向左斜向切割特征。”他用游标卡尺测量创口宽度:“伤口长约8厘米,深达4.5厘米,直接切断颈动脉,导致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助手小王同步操作3D扫描仪,将尸体创伤情况进行三维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