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悬疑灵异 重回八零,我破了命案九千宗

第1241章 生意危机

  

  

陈青峰和王爱民还有陆金华,说实话起码有一年的时间没怎么见过面了。

  一来,陈青峰在云省那边任职,人不在首都这边,二来,老陆和老王两个人生意做的大了,现在基本上在南方活动,尤其是投资了惠州这个项目之后,大半的时间都在这边。

  大家都是老朋友了,就算之前因为拒马县的事情,闹了些许的介怀,但基本上也不算不愉快。

  所以晚上吃饭之后,王爱民和陆金华对陈青峰相当的热情。

  “老陈,我们前几天还听小雪提起你,我都没想到买飞机这一招是你老陈支的招,我就觉得你这家伙做生意肯定有一套,什么时候也指点指点我们?”

  “别,做生意我不懂,不过既然来了,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你们在惠州这个项目很危险,小雪,我不建议她参与……”

  既然是认识的人,陈青峰也不怕说话伤感情,直接丑话说在前面。

  一时之间这顿饭还没有吃,场面就有些绷不住了。

  “老陈,你什么意思,小雪也是我们看着长大的,我们能坑她吗?”

  “是啊,好歹咱也是亲戚,你太小看我们了吧!”

  “我不是小看你们,你们两个做生意赚了钱我知道,但惠州这边这么大的项目,我就问你们跟银行借了多少钱?”

  陈青峰一句话,顿时让两人不吭声了。

  之前的时候两人都下意识的回避这个问题,但现在想起来只觉得后背发麻!

  “我听说你们这个项目对外的售价是一万块钱一平米,如果低于这个售价,那之前买了房子的人会不会来找你们闹,涨价还好,如果降价的话,引起了群体性事件,到时候你看有关部门找谁来开刀,还有要是我没猜错的话,你们贷款的期限还有利息都不是一般的高吧,这几年政策还算稳定,但如果哪一天银行忽然上调利率或者说要紧急操作贷款,你们应付的过来吗?”

  包厢里一阵沉默。

  此时外面传来了服务员敲门的声音。

  紧接着几碟凉菜就送上来了,卤水鹅,还有广式的烧腊。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特色的餐点。

  不过现在所有人都无心动筷。

  陈小雪也看出来了,陈青峰这话说的有点伤人,不过陆金华和王爱民谁也没有反驳。

  “老陈你不懂,做生意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有的时候扛一扛就过去了,扛过去之后就是海阔天空……”

  “金华哥!你到底是做生意还是赌博?”

  “老陆,你让老陈先说!”

  王爱民说着掏出烟来给陈青峰散了一根中华。

  接着把打火机掏出来给陈青峰点上了。

  打火机是纯金的,听着清脆的声音,陈青峰虽然不认识,估计也是个牌子货,而且还不是那种便宜的牌子货。

  至于他手上的手表,劳力士!

  不得不说,两人现在,确实是有实力的,但问题是,现在谁也不能跟大趋势硬着来。

  就像陈青峰所说的,现在陆金华醒悟过来,才发觉自己着实是有些骑虎难下。

  没错,他们的楼盘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是天价。

  可问题是现在确实有人购买。

  但楼盘的去化率很不乐观。

  如果照这个速度,他们手中的地产项目要卖完的话,起码要等五六年的时间。

  这个速度还得是保证现在全国经济一片良好的情况下。

  而且销售不理想,他们也不可能降价。

  因为一旦降价,那些老业主非把他们举报到有关部门不可。

  既不能降价,可价格这么高,又卖不出去。

  前几天他们把陈小雪请来给自己的项目站台。

  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楼盘卖出去了,将近十分之一。

  可现在仍有八成的楼盘砸在手里。

  ……

  陆金华端起酒杯。

  然后给陈青峰倒了一杯白酒。

  “老陈!你是我妹夫,说到底你不会害我,我承认你说的话有一部分确实是眼下的情况,但……你怎么就敢保证之后经济形势会恶化?”

  “不是经济形势会恶化,而是政策有可能会改变,你们看看报纸现在国内有多少三角债,这些债务问题不解决,迟早是一个雷,还有你们现在拖欠施工方,还有建筑材料供应商的货款,搞不好到最后就会成为你们的催命符……”

  小雪,别看现在在外边是什么女性企业家的代表。

  全国商界的知名人物。

  可现在看着自己的大哥,把两个在上海打拼多年的老炮教训的一言不发。

  小雪这才明白,别说他跟唐老了,就算是跟自己的大哥比。也算稚嫩的多!

  “老陈,你来见我们,就是给我们提这个醒,还真是,你这个人不做生意啊,看事情真是一针见血,嗯嗯,我们弟兄两个,现在是不是没救了!”

  “不,也不是完全没救,你们还有两三年的时间,如果两三年之内无法从这个泥潭脱身,到时候你们的麻烦就大了!”

  “你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了,难道上面有什么文件?”

  “你们太看得起我了,我这种级别是接触不到的,不过你们这个项目现在只打一个商务是不行的,如果想把楼盘卖出去,还得花点别的心思?”

  “什么意思啊?”

  “想办法去首都那边跟大医院谈谈,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在这边开一个分院,另外首都那边优质的教育资源,跟他们商量一下,看看愿不愿意在这边建个分校,孟母三迁这种事情是有传统的,如果只是为了做生意方便,其实住哪儿都一样,但如果是为了子女的教育或者老人的医疗,那就不一样了……”

  陈青峰依稀记得九十年代一个村里盖农村自建楼的老板开发的地产项目就是这样。

  项目位于农村房子卖不出去,不过后来这位老板跑到首都那边和首都一所知名的学校合作,在这边建了个分校。房子很快就被彭城那边有钱的富商一扫而光。

  几十年之后,那家地产公司成为了国内顶级的地产公司之一。

  此时王爱民和陆金华听到陈青峰的话。

  突然之间,仿佛在迷雾般的大海上找到了一盏标明方向的航向灯。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